了解居民网

推荐居民新闻

返回上一页

一袋垃圾的旅行(组图)

报料人:蛋蛋 | 发布时间:2012-07-13 19:02 | 地址: 北京市 万科城市花园

寮步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里的一位阿姨用专用的分类垃圾袋将垃圾装起。
寮步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里的一位阿姨用专用的分类垃圾袋将垃圾装起。

寮步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里的一位阿姨用专用的分类垃圾袋将垃圾装起。
收垃圾的阿叔正娴熟地将干净的垃圾袋套在楼栋的垃圾桶上。
寮步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里的一位阿姨用专用的分类垃圾袋将垃圾装起。
小区的物业人员将垃圾运往小区的垃圾服务点。

寮步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里的一位阿姨用专用的分类垃圾袋将垃圾装起。
垃圾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看到有垃圾车到,马上上前接车并将垃圾桶抬进服务站内。
寮步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里的一位阿姨用专用的分类垃圾袋将垃圾装起。
收垃圾的阿叔将干净的分类垃圾桶运进小区。

2011年6月29日,东莞市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一年即将过去,实施效果到底如何?垃圾分类之后,“命运”又有了怎样的转变?南方都市报记者跟踪一袋垃圾的旅程,尝试在“旅途”中寻找答案……

  试点小区:寮步万科高尔夫花园

  第一步干湿分类居民钟姨将绿色垃圾袋装的“餐厨垃圾”与灰色垃圾袋装的“其他垃圾”分别扔进对应的垃圾桶。

  第二步检查分类垃圾分类指导员逐层翻看垃圾桶,检查垃圾投放是否错误。随后在一楼大厅计算并记录当天的垃圾分类准确率。

  第三步收集运输环卫工收集垃圾,将各楼层已经分类好的垃圾,各自归拢,放进小区内专用的垃圾分类运输车。

  第四步二次分类垃圾运送到中转站,环卫工人称重后,将干垃圾放一堆,湿垃圾堆一起,然后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

  第五步垃圾处理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分别运送到相应的处理厂,进行处理。餐厨垃圾和其它垃圾处理后都可以用来发电。

  1扔

  干、湿垃圾“兵分两路”

  执行者:住户

  钟姨家所在的寮步万科高尔夫花园丹桂轩7座,是东莞市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一年前,东莞市垃圾分类就是从这里出发,推向全市32个镇街。

  钟姨家共有6个垃圾桶。主卧、小孩卧室、客房各放了一个垃圾篓,阳台放了个小塑料桶,专盛烟头和喝过的茶叶。客厅和厨房也分别放了一个脚踩式的垃圾桶。客厅和厨房里的垃圾桶和垃圾袋都是分类试行后统一配发的。放在客厅的是灰色脚踩式垃圾桶,桶身上标识着“其他垃圾”。

  厨房里配的“餐厨垃圾”桶和垃圾袋,都是绿色的。垃圾袋用完了,钟姨就会去万科物业管理处再要一沓。这个垃圾桶,基本做完一顿饭就满了,“每天至少要倒两次(垃圾),早上一次,傍晚一次”。

  吃过午饭,阿姨忙着收拾碗筷,把吃剩的菜渣、骨头用报纸包裹好,拿回厨房。打开厨房里的垃圾桶盖,翻开报纸,将里面的垃圾悉数抖进垃圾桶。报纸再稍稍捋平,放回餐桌上。钟姨说,一张报纸一般用一天,等晚饭过后,就再把报纸丢进客厅里的“其他垃圾”桶里。往“餐厨垃圾”桶细瞧,装着刚刚做午饭时产生的菜叶、蒜皮和粽子叶,没有混入其他垃圾。

  洗完碗筷,钟姨就会把家里的垃圾清理下,准备丢出去了。

  钟姨一手提着厨房里的绿色垃圾袋,一手拎着客厅里的“干垃圾”灰色垃圾袋,向楼道走去。每一层的两个楼梯间,都配备了两个大垃圾桶。和居民家中垃圾袋的颜色相对应的是,绿色大垃圾桶用来装“餐厨垃圾”,灰色大桶装“其他垃圾”。钟姨走进楼道,按照垃圾袋的颜色,把垃圾分别投进对应的垃圾桶里。钟姨说,若是碰上家里正好有啤酒瓶、酱油瓶,或者废纸箱等,“就不扔进垃圾桶里了,把它们放在垃圾桶旁边,它们是可回收的,清洁工会收走”。

  就这样,干、湿垃圾从这里开始分道扬镳,兵分两路踏上了各自的旅途。

  2查

  翻查打分评先进

  执行者:分类指导员

  下午2点,距离环卫工上门回收垃圾还有一个小时,小单和小王拿着手电筒、一本小册子,来到7栋,从1楼起,每层不落地开始检查住户垃圾分类准确率。每上一层,小单负责掀开垃圾桶,解开垃圾袋口,小王打量垃圾桶,翻动检查是否存在投放错误,并进行登记。

  他们就是垃圾分类指导员,也是万科小区的物业管理员。自垃圾分类后,万科环境部的工作人员又多了这样一项重任。他们的任务,是每天在环卫工上门回收垃圾前,逐一对居民投放出来的分类垃圾桶进行检查。

  小单和小王来到15楼,钟姨刚刚扔下的垃圾投放正确,未发现混入其他垃圾,因此,可以继续留在原先的位置。而在楼下的“餐厨垃圾”桶里,混入了酸奶盒,被指导员们重新捡起扔进了“其他垃圾”桶。更正过后,指导员们通过垃圾袋上的标号,找到垃圾袋的主人。敲开房门,开始了知识普及,“酸奶盒还是属于其他垃圾,要把它洗干净后再丢进去”。

  检查完毕后,小单和小王来到一楼的大厅,开始计算并记录当天的垃圾分类准确率。

  在一楼的大厅,挂着两块牌子,一是当日垃圾总量和准确率地柱状图和折线图,另一块则是评优表。逐一检查过垃圾桶后,每家每户的分类情况就有了大致的了解。经过计算,得出整栋住户当日的垃圾分类准确率,标记在相应位置。小单告诉记者,现在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高,反映在准确率上也是越来越高。如今可以达到80%的准确率,而刚开始启动垃圾分类时,50%都难达到。

  另一块“评优牌”则是以楼层为单位,每月进行准确率比赛。排名第一的楼层将获“优”。连续三次获得“优”评,将会获得万科物业送出的一份“神秘礼物”。对此,物业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3收

  逐层收集送上垃圾车

  执行者:环卫工分类指导员

  华哥三年前就在万科小区做环卫工。一年前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后,他开始专职负责丹桂轩7座的垃圾收集工作。每天下午3点,他准时出现在第24层,开始从上至下,逐层收集摆放在每个楼梯间的分类垃圾桶。每层4个,收集完24层共96个垃圾桶的收集工作,华哥得花上至少一个半小时。

  下午3点20分,第15层,华哥掀开垃圾桶,弯下腰去,熟练地把原先套在大垃圾桶上的垃圾袋捆好,拿出来放在地上。再拿出两个新的垃圾袋套好。灰色垃圾桶套上灰色垃圾袋,绿色垃圾桶套上绿色的,“不能套错了,免得他们扔错”。

  因为时间原因,环卫工无法一一解开垃圾袋细瞧对错。但是凭借多年的收垃圾实战经验,华哥已经能通过手提来大致判断垃圾分类是否准确。华哥告诉记者,除了双休日,平日各类垃圾的重量都是差不多的。如果哪天提着干垃圾,觉得重了不少,就可以判断出定是混入了不少餐厨垃圾。而如果餐厨垃圾轻了,想必是混入了不少干垃圾。

  每5层的收集好的垃圾,华哥会统一放在一层。稍后,一起装进大垃圾桶里。一轮下来,华哥已是满头大汗。

  楼道垃圾桶里的垃圾都拿出来后,华哥走到楼外,把两个一灰一绿,各11公斤、13公斤重的大垃圾桶拖进来,坐上电梯到24层,将刚刚统一放在某一层的垃圾收集放到这两个垃圾桶内。这个步骤做起来快多了,也轻松了许多。不出10分钟,华哥就把所有的垃圾装进大垃圾桶里,从电梯里走出来。

  这时,小区内专用的垃圾分类运输车已经等在楼外。华哥拖着两个大垃圾桶走向垃圾车,在分类指导员的帮助下,一起将垃圾桶抬上车。钟姨刚刚扔掉的两袋垃圾,也终于离开丹桂苑7栋,真正开始了“旅行”。

  4分

  中转站称重再细分

  执行者:分类指导员环卫工

  垃圾分类专用运输车有点像旅游区的观光车,只是稍加改造。开这辆车颇需要技术含量,车速不能太快,遇到小区里的减速带,得小心避让,以免车厢里的垃圾袋掉下来;开车人还需要负责清洗车身,至少做到不让小区里的居民掩鼻避让。小王每天负责驾驶这辆车,从丹桂轩7座出发,驶向车程3分钟开外的垃圾中转站。万科物业西门外的垃圾中转站,是寮步镇第36号垃圾中转站,也是“垃圾分类试点”的专用垃圾中转站。

  目的地抵达,小王和中转站的环卫工们一起将两大垃圾桶抬下车,先放到一台机械台称上称重。环卫工负责称重,小王站在一旁负责监督,并在记录日志上写下当日的垃圾总量:“灰色垃圾桶(其他垃圾)47公斤(含桶11公斤);绿色垃圾桶(餐厨垃圾)55公斤(含桶13公斤)。”

  称重后,环卫工先把运来的两个垃圾桶腾空,干垃圾放一堆,湿垃圾堆一起,再把腾空的垃圾桶放回垃圾车,由小王运回原处。环卫工们则留下来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

  硬纸壳、可乐瓶放在一起,橡胶瓶、旧拖鞋归一类,巧克力包装袋、塑料袋放在一起……三名环卫工熟练地从每袋垃圾中拣出可回收的物品。分拣干垃圾,主要是要把可回收的垃圾分离出来,再检查是否混入餐厨垃圾。

  而清理湿垃圾,目的就是“减负”,查看是否混入“其他垃圾”。一环卫工拎起一包包餐厨垃圾,转移到另一个空桶内,同时把塑料袋撕开,他说,塑料袋不能混在一起,会影响处理效果。若要看见包裹着食物的报纸,也要把报纸扯出来,放在可回收的垃圾桶里。

  20分钟后,一桶相对纯净的“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就产生了。钟姨和她的邻居们扔出来的垃圾,旅行至此,就真的要各自告别了。它们在这里等待各自的“专车”,奔向不同的目的地。

  5处理

  餐厨垃圾变成电

  执行者:康达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呆在中转站的垃圾,基本都是日产日清。分拣出来的可回收物会先储存到中转站,待一定量后,联系专门的垃圾回收机构收取。剩下的“其他垃圾”则被运转到最终目的地横沥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更是一刻都不能耽误,当天傍晚就会被一辆专用垃圾车“领”走,送到一家工厂进行工业化处理。

  康达机电工程有限公司位于寮步塘唇工业区,是东莞市唯一一家餐厨垃圾工业化处理试点。每天下午4点半左右,康达机电的垃圾专用车就来到万科小区西门外的36号垃圾中转站,将当天的餐厨垃圾运走。与寮步试点产生的餐厨垃圾一起抵达康达机电的,还有来自长安镇垃圾分类试点的垃圾,以及康达机电向寮步一些酒店买来的餐厨垃圾。根据该厂的工艺水平,每天可接受处理的厨余垃圾为10吨,通过工业化处理,餐厨垃圾变成沼气,带动发电机发电,据测算,1吨厨余垃圾可产生200度电,共可供一户家庭使用近一个月。

  送到“康达机电”的餐厨垃圾,第一步先进行筛选,这一步现在已经实现自动化。在第一站“筛分器”里,“遭殃”最多的是“塑料袋”。分离出的5%(按1吨餐厨垃圾计,下同)的杂质,别无他法,只能填埋。进行筛分的同时,“油水分离器”也在同时运行,将餐厨垃圾中2%的油脂分离出来。分离出的油脂可卖给需要的企业,制成生物柴油。

  两道关卡,纯净了餐厨垃圾的“血统”,接下来就正式进入发电流程了。“纯正”的餐厨垃圾,通过螺旋运输机,匀速落入“打浆机”。打浆机的作用就像人的牙齿,用于磨碎送进来的垃圾,提高垃圾处理率。

  接着,垃圾们从“口腔中”出来,就该旅行到“胃部”近10米高的“厌氧反应罐”中。事先投放进罐中的许多菌种负责“吃”这些垃圾,吃了20天后,90%的餐厨垃圾就转化成沼气、沼液和沼渣了。沼液作液体肥料或处理达标排放;沼渣富含有机质、腐殖质、微量营养元素,经堆化制成农作物生产或苗木生产的基肥,还可用于生产食用菌、养鱼、养蚯蚓等。沼气,则用来发电。

  其他垃圾

  目的地:横沥垃圾发电厂

  从东部快速干线右转进入横沥西城入口,就可以看到两座大烟囱,一新一旧。旧的烟囱是横沥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不时冒出灰黑烟,新的烟囱是扩建后的横沥垃圾处理厂二期,逾百米高,难以看见白色烟雾。

  据介绍,横沥垃圾处理厂二期采用了新的炉排炉技术,无需添加煤也能充分燃烧,并在过程中对烟尘排放进行监控。为此,东莞市***局局长钟耀祥称之为“样板”,表示以后扩建、新建的垃圾处理厂都将以此为参照,甚至高于这一标准。

  从寮步万科垃圾中转站出发的其他垃圾就被送到横沥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包括寮步镇在内,横沥垃圾处理厂承接了东莞近1/3镇街和松山湖、生态园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垃圾们被运送到一个巨大的垃圾堆积仓,这个仓长72米,宽23米,可容纳15000吨垃圾。通过主控楼里的垃圾吊控制室,可清楚地看到垃圾堆积仓里的工作场景:在现场人员的***控下,三个垃圾吊有序地将垃圾投放到旁边的焚烧炉口。外面是垃圾成山,但控制室内只有轻微的霉味,除了控制室来到走廊则全无异味。原来,在垃圾堆积仓安装有吸风口,抽走垃圾产生的沼气和焚烧炉燃烧时产生的烟气。

  垃圾被吊车运送进焚烧炉。每一个焚烧炉都有一个透明的监视器,工作人员可直接查看焚烧炉内火焰的强度、颜色,和垃圾的分布区域,及时调整。炉内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几个数据都会在一块电子屏幕上展示。亨利垃圾处理厂也是东莞第一家实时公开延期排放指标的垃圾处理厂,其数据与联网东莞市环保局。

  在焚烧炉里,垃圾经过充分燃烧,产生余热蒸汽,就可以带动蒸气式发电机组发电了。据介绍,横沥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规模可达到1500吨。正式投产运行后,每年将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55万吨,为东莞电网提供约2亿度的绿色电能。

  有害垃圾

  目的地:惠州

  执行者:一环保再生资源公司

  在寮步高尔夫花园丹桂轩7栋楼前,有一个红色的垃圾桶,专用来存放废旧灯管、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无论是记者走访,还是市***局的调研均发现,在不少试点单位,有害垃圾的准确投放率最高。不过由于量并不大,一般一个月才能存够1吨左右。

  达到一定量后的有害垃圾,先暂时存储在垃圾分拣站(中转站),再由东莞一家由省环保厅批准的具备有害垃圾收集、运输资质的环保再生资源公司,于每月底前来中转站,进行清运。其中一部分直接由该公司进行专业化终处理,无法处理的运送到惠州市,交由位于该市具备专业资格的危险废物处理公司,进行统一处理。

  知多D

  东莞市现运行的共有三座垃圾焚烧厂,分别位于南城、厚街和横沥。东莞市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是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三座焚烧厂同时运行,每天可以处理5200吨垃圾。进入垃圾焚烧厂的垃圾,基本能做到无害化处理。

  征集令

  周六考察垃圾处理邀你同行

  南都讯记者黄其“东莞垃圾处理考察行”继续接受报名。如果你对垃圾焚烧厂仍存疑问,如果你想了解“餐厨垃圾”如何变成电,如果你想听听***局官员、环保专家谈谈东莞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赶紧报名吧。

  本周六,南方都市报邀请读者走进东莞市唯一一家餐厨垃圾处理厂和位于横沥的垃圾焚烧厂,了解餐厨垃圾工厂化处理工艺,监督东莞垃圾焚烧厂能否成为“放心工程”。参观后,市民代表将与***局官员、环保专家、环保公益人士齐聚一堂,共商东莞垃圾分类未来之路。

  活动时间:7月14日(周六)上午8点至下午2点半

  报名对象:市民代表,热心城市公共事业的环保人士、环保专家、媒体人士等

  报名时间:即日起-7月12日

  报名电话:0769-22429225或0769-22429203(上午9点-12点,下午2点-6点)

  (备注:报名者需提供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等信息。成功报名将以收到电话回复为准。)

  对话

  陈创业

  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市容环卫科科长

  “垃圾分类起步,越简单越好”

  南都:当初为何想着先把餐厨垃圾分离出来?

  陈创业:决定在东莞试行垃圾分类前,去到很多城市进行考察,有的城市一开始分成四类,甚至更多。在调研时还是发现“越简单越好”。回来东莞后,也听取不少市民的意见,大家也都认同,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渐进***方法比较合理,即分成“干”“湿”两类。此外,发现“有害垃圾”这一项,大家一开始的意识就比较强,加之它的量本身就少,所以就附带着把“有害垃圾”也单独拎出来进行分类。但居民家中配备的垃圾桶还是只配了“干”“湿”两个,“有害垃圾”桶一般在楼外。

  南都:过去做过一次网络问卷,近百位网友中,五成同意政府强制推行垃圾分类,你怎么看?

  陈创业:市民同意强制,其实我挺高兴的,这说明大家认同垃圾分类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但是,东莞目前时机还不成熟。东莞推行垃圾分类比许多城市都要晚,有的城市都有十多年的经验了,但东莞才刚刚起步。最重要的是,政府还有许多分内的事情没有做完,比如后端设施的建设,资金、人员的配备等等,把这些都做好了,再来采取所谓的强制措施,也会有底气一些。

  陈晓运

  中山大学***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

  东莞可尝试做首个“零废弃城市”

  南都:东莞没有像广州那样给出垃圾分类的时间表,也没有承诺多长时间全部做到垃圾分类。很多人都认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需要各方的努力。你觉得,这样一场“持久战”靠什么,才能不失去坚持的勇气和信心?

  陈晓运:东莞应该鼓励和支持一批从事垃圾分类的社会组织和环保机构的成立,从而助力东莞的分类事业。

  政府推行垃圾分类,要有计划,要有日程表。我观察到的全球很多城市都推行“零废弃”城市,东莞在这个方面可以在思路上大胆一点,就是要做中国的第一个“零废弃城市”,这里的零废弃不是指不生产垃圾,而是垃圾能够充分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如果要做这个,那么就要有“迈向零废弃”的日程表,如何推垃圾分类,怎么让分类后的垃圾形成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做成产业链条等等,都需要有步骤的推进。

  我觉得最重要是让民众看到政府的决心,看到政府的实际行动,而这些都很依赖于政府提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日程表和开展一系列实际动作。这些日程和动作不是“运动式”的,一窝蜂上,然后搞一下就散,而是要形成机制,制度化机制的意思就是让垃圾分类成为可持续的政府的例行事项。

  采写:南都记者黄其

  摄影:南都记者刘媚


作者:黄其

分享到:
只有登录才可以回复,立即 登录注册